中心动态
精细化、专业化、全局化,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2024-01-29

放眼历史发展规律,每一次技术迭代的背后,都是从不断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开始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当银行业陈旧的IT系统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时,信息技术的腾飞让更多的银行管理者看到了借用外部力量改变IT系统的希望,而国家政策的明确,又加快了这一希望变成现实的步伐。

近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主办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调研行——走进广西‘区域性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发展’研讨会”,神州信息新动力研究院首席专家薛春雨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参考》

神州信息新动力研究院首席专家薛春雨作《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参考》专题发言

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做什么?

一个字:拆!

将原有的集中式系统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微服务,化整为零,但又互相协同,实现“物理上多份,逻辑上一份”。

● 拆服务,即“服务分布式”:使业务系统更加灵活,同时每部分多实例运行

● 拆数据,即“数据分布式”:提升大数据量表的访问能力,增加数据库整体运行资源。

真正的分布式,拆分仅是起点,“统筹全局”才是关键

● 分布式事务:针对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切实可落地的方案,解决跨服务、跨数据节点的事务一致性问题

● 分布式缓存的合理使用:降低数据库的访问次数,提升单个服务的响应速度,间接提升系统整体处理能力

● 分布式统一调度:协调多个分布式节点协同工作,有效控制日终处理时间

薛春雨介绍到,“一套完整的分布式不仅要在物理上进行多重分割,同时还要在逻辑上保持完整性,以提升银行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打破壁垒,构建横跨多个系统的“技术指挥部”

事实上,以往同一家银行内部同时存在着多个系统,这些分散的、参差不齐的系统和技术栈虽然完成了初步的“分布式”,却给全行的技术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究其根源,前期分布式系统的建设都是站在各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站在全行的视角。

所以,要统一全行的分布式技术栈,并形成完备的分布式技术支撑能力,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分布式技术中台,势在必行。

云原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把无数个“散装”的分布式技术平台,整合为“分布式技术中台”,就使分布式完成了由“技术支撑”到“价值赋能”的蜕变。

分布式虽然增加了技术复杂度,但是解决的是“系统高可用”这一主要矛盾,而由此带来的复杂度,可以通过工具化、云原生技术等去解决。

如果说从小镇乡村走向大城市定居,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那么,从传统微服务到容器化部署,再到全面云原生,则是架构发展的必然选择。

云原生技术架构的引入,尤其是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方面的应用,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已有银行系统,采用云原生技术时会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需要策略性地解决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是否有比较好的金融系统云原生解决方案?

神州信息作为最早一批布局金融系统云原生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适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云原生”架构平台——“九天揽月云原生金融PaaS”平台。

“九天揽月平台”具有“低代码、中台化、云原生”三大技术创新点,在实现系统的高扩展性、可用性、灵活性和低耦合性等功能特点下,有效应对业务高并发、大数据量、浪涌现象及业务敏捷响应等需求,帮助银行获得高性能的业务系统性能及处理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为解决现有金融数字化转型架构平台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