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体系架构和服务模型
IT 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确定了企业服务以及服务相关的元素在服务的完整生命周期中的状态和依赖关系,它还确定业务服务组合及其所属的类别。服务模型可以处于项目级、业务线级或者企业级甚至更高。
服务架构组还要制定构建 IT 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所依据的体系结构策略,并就此与组织内部的相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架构组的各参与方还应该负责跨企业的流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定义了如何在企业中执行任务,它是流程集成的基本前提,而流程集成的关键是整个企业中数据的标准化,也就是给代表客户的业务实体展示一个统一的视图——理想服务模型。理想的服务模型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服务层级划分、服务定义总则、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契约。
服务模型必须具备较好的层次划分,通过服务层次,能直观的展现组织内服务分布情况,同时,通过服务层级还能有效控制服务的粒度和服务的相互依赖关系,避免未来服务缺乏控制而导致性能、可伸缩性和管理问题。服务分类本质上就是如何组织服务,是建立服务模型的第一步。服务分类是多维度的,一般可以从如下几个维度来划分:
使用这种服务分类方法,服务分布将趋于条线化。服务条线化管理,便于组织的 IT 部门、业务部门清晰全面了解自己的业务能力,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些业务上,哪些业务能由现有业务快速组合出来,也可以知道自己哪些业务发展相对较慢,从而加大建设力度。
按照服务是否承载业务规则,可分为数据服务和业务服务。该类划分规则可方便的控制服务粒度。如数据服务不承载业务规则,一般为粗粒度的服务,而业务服务则需要根据业务规则的通用性和可集成性来定义服务的粒度。
该类划分规则,可方便的控制服务粒度和管理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不同维度的划分和维度组合,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理想业务模型。
服务规范总则主要是通过对服务元数据的统一,建立组织内的元数据标准。包括诸如全局数据字典、服务代码、业务代码、报文结构等规范。
对整体治理的影响
从全组织的宏观角度看,所有的治理行为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公司治理、IT 治理到服务治理,这之间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框架并采用元数据模型进行描述和规范。从服务治理的角度来看对组织的影响,这些影响应该包括:IT 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更快更准确的业务需求相应、更精确的 IT 投资建议,以及为组织带来更加的竞争环境建设。
通过合理的服务治理,组织甚至可以将传统的 IT 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并将 IT 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量化收费。这之后,甚至可以将内部的 IT 服务量化外包,创造一个适度竞争的服务提供环境,从而达到治理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