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神州信息新闻 >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丨一行两会一局同台发声!释放12大政策信号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丨一行两会一局同台发声!释放12大政策信号

  • 发布时间:2020-06-18
  • 来源:中国金融40人论坛
  •   
  • 打印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如期举行,主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在开幕演讲中,多位重量级嘉宾对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政策方向做了重要阐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主要释放了以下政策信号:

1. 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边际改善。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提高5.87%,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

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刘鹤)

2. 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内外部风险冲击,实现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刘鹤)

3. 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刘鹤)

4. 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我们都明白,这不是最后的晚餐,因而需要为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边际效用逐步在递减。

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共存。我们知道,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议大家三思而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去无限量地印发货币呢?(郭树清)

5. 强化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信贷比去年多增1万亿

强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今年政策性银行安排信贷规模比去年多增近1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将增加,可用资金大幅提升。另外,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安排专项纾困资金,金额合计1000亿元。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款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郭树清)

6. 险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

保险机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保险资金平均久期为13年,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0万亿元,而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只有2.2万亿元,潜力巨大。可将更多资金用于购买企业中长期债券,特别是电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额中长期资金的行业。(郭树清)

7. 应对疫情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提前考虑适时退出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易纲)

还需要考虑的是,大规模刺激政策将来如何退出。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2008年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到现在为止还未完全消化。(郭树清)

8. 央行的降准和增加再贷款都是扩张的货币政策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以后,商业银行可以自主使用的钱相应地增加了,货币乘数也上升了。降准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另一方面体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更多贷款,形成货币扩张效应。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有相应的进行了扩表。(易纲)

9. 全年新增信贷预计20万亿

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的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易纲)

10. 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交叉传染的特征日益凸显

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24小时的全天候继续交易的运行网络,不同时区、不同地域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这些市场之间高度联动,在为全球经济贸易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交叉传染的特征也日益凸显。

春节以来,全球主要市场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剧烈震荡,在这一次疫情危机没有消除之前,这种情况还可能继续出现。在特殊时期没有哪一个经济体,哪一个金融市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零和游戏,面对危机和风险挑战唯有加强合作,守望相助,才是唯一的出路。(易会满)

11. 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历经疫情大考之后更加稳健向好的美好未来。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金融人为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努力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助力经济加快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易会满)

12. 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

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连续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再连接、再优化、再巩固。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通的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的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易会满)

上海陆家嘴 图源 / 网络

刘鹤: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刘鹤在致辞中指出,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更加重视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要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更加重视全球合作和保护产业链的完整稳定,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刘鹤强调,当前金融系统尤需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各种堵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

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内外部风险冲击,实现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五是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央政府将坚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切实保护各国在港企业和投资人权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刘鹤提出,“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的金融、科技和产业潜力巨大。上海正努力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由衷希望上海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方面进行新探索,在引领未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易纲:关注疫情期间金融支持政策的后遗症

央行行长易纲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了演讲。

他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点建设五个中心: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的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金融科技的中心。

此外,易纲介绍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适度灵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情况。

他表示,上半年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关注疫情期间金融支持政策的后遗症

易纲介绍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适度灵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半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准,增加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额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等。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第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降,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的问题。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将在今年全年为企业让利1.5万亿。

第三,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问题,在金融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可持续的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也是金融部门承担实体经济成本,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融,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第四,在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有效的货币信贷增长。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十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万多亿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了目前的9%左右。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以后,商业银行可以自主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货币乘数也上升了。

易纲强调,降准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另一方面体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更多贷款形成货币扩张效应。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又相应的进行了扩表。所以央行的降准和增加再贷款都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则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

易纲表示,这几年,我国央行扩表和缩表在金额上大体相当,所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几年基本稳定在36万亿左右。这与目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的机理是不同的,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现为持续合理扩张,贷款保持较高的增长,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机制运行良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点建设五个中心

首先,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全球一流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会想到上海。

第二,上海正在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境内外投资者只要投到人民币资产后必然需要开展持续的风险分散和管理。

第三,上海正成为金融开放的中心,要吸引一流机构和人才。同时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护了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第四,上海正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第五,上海正在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郭树清:不会搞大水漫灌、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表演讲。

他强调,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议大家三思而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他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以稳就业保企业为重点,做好“六稳”“六保”任务:第一,进一步鼓励银行与政府加强合作;第二,强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第三,更好地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第四,支持资本市场发挥更广泛更积极的作用;第五,采用多种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复全球供应链。

► 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以稳就业保企业为重点,做好“六稳”“六保”任务

第一,进一步鼓励银行与政府加强合作。银政双方应当积极协商确定救助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应急融资接续,同时防范道德风险。要努力在多个层级上实现财政与金融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银行应推出更多无抵押、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补贴分担成本和损失。在支持投资方面,应适当提高地方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加大配套银行资金支持,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第二,强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今年政策性银行安排信贷规模比去年多增近1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将增加,可用资金大幅提升。另外,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安排专项纾困资金,金额合计1000亿元。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款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性融资担保要提高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合理分担风险损失。

第三,更好地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扩大风险保障覆盖面,增加营业中断险、出口信用险产品供给,针对抗疫减灾和农业农村等薄弱环节,推出更多保险品种。支持疫后重建,加大理赔力度,提高理赔效率,实现应赔尽赔、能快则快,使受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尽快拿到赔付资金,恢复生产消费。

保险机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保险资金平均久期为13年,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0万亿元,而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只有2.2万亿元,潜力巨大。可将更多资金用于购买企业中长期债券,特别是电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额中长期资金的行业。

第四,支持资本市场发挥更广泛更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35.9%。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市值已居全球第二。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❶ 增加新的机构投资者,批设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允许境外专业机构发起设立控股理财公司。❷ 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❸ 推进银行与基金公司、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深度合作。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纳入合作机构名单,研究出台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政策。❹ 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处置非标不良资产,鼓励新设理财子公司加大证券投资。❺ 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❻ 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行差异化比例监管,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第五,采用多种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复全球供应链。要努力增加对国际产业链企业融资支持,帮助其拓展海内外市场,提高出口转内销比例。要支持出口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尽早恢复商贸往来,通过提供买方信贷等融资方式稳定出口订单,运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分担风险损失。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资金需求,畅通和稳定上下游链条。

中国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郭树清明确,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国际社会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减少不利影响。

首先,大型经济体应当主动考虑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自觉平衡好内外部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已高度一体化。制定和出台政策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协调,平滑外溢风险,共同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周边和全球的欠发达国家影响很大。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央行角色,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定政策时过于“内向”,就有可能侵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也很可能会透支美元和美国信用。

第二,我们都明白,这不是最后的晚餐,因而需要为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边际效用逐步在递减。

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共存。我们知道,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议大家三思而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第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去无限量地印发货币呢?早在两千多年前,无论中国还是欧洲,都已经有过政府滥铸金属钱币导致经济社会危机的教训,更不用说纸币出现以后人类曾经遭受过的多次灾难。金融业内人士不能不懂得,开出空头支票也必须付出代价。

第四,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这样的扭曲空前显著。国外有的专家说,“内债不是债,外债才是债,对于美国来说,外债也不是债。”这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似乎都是如此,但是未来真的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吗?

第五,通货膨胀真得能像某种找到特效药的瘟疫一样,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永远消失了吗?尽管目前通货膨胀总体还不明显,但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要素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加之货币派生机理变化,通货膨胀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郭树清特别强调,需要考虑大规模刺激政策将来如何退出。“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2008年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到现在为止还未完全消化。”他指出。

易会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切实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

易会满发表主旨演讲,对疫情影响下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作出分析判断,并对资本市场“直面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实现新愿景”作出了详细阐述。

疫情仍在蔓延,有必要从历次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

易会满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正在并将持续对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有必要从历次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深化对危机形成、演变和应对的规律性认识。易会满着重谈到了两点启示:

第一,深化国际合作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方案,各国唯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大萧条”的危机重演。

第二,专业高效的政策协同是阻止危机扩散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历史表明,迅速恢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情绪蔓延而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危机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标和政策着力点。

他强调,凡是危机中应对比较有效的国家政府都能果断出手,通过财政、货币、金融稳定政策的组合拳,及时纾困止血,稳定市场预期。这是经济金融体系能够尽快走出危机泥潭,恢复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推手。

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

易会满评价,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此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资本市场实现了常态化运行,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市场韧性明显增强,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了相互信任,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第二,坚持科学监管,在充分尊重规律基础之上,体现监管的弹性和温度。第三,强化各方合作,着力提升金融的治理效能。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这一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全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

易会满分析表示,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因此出现了暂时性的困难,但总的来看,国际分工的内在逻辑和市场规律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球化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全球化发展中去解决。流动、流通是资本的天性,融合发展是金融的主流。

“在特殊时期没有哪一个经济体,哪一个金融市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零和游戏,面对危机和风险挑战唯有加强合作,守望相助,才是唯一的出路。”易会满指出。

他强调,“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强与境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广泛联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共同建立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联盟,共同解决加强全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的路径问题,共同维护各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在新起点上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要求、新内涵。”

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科创板将加快引入做市商制度

易会满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投资、消费明显下降,供应链产业链遭遇梗阻,供需两端受挫。面对困境,金融行业必须主动积极作为,更好发挥促进要素资源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融资活动和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

一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助力更高水平开放的使命。易会满提到的具体工作包括: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不断丰富内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进一步完善沪伦通业务;拓宽ETF互联互通机制;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二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具体包括: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通的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账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的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继续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

易会满分析指出,“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场将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的问题,优质上市公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个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有更多的担当。”

他表示,将坚决贯彻六稳、六保方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继续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切实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易会满强调,要努力创造中国资本市场良好的发展生态,健康的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具体而言,将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着力构建权利义务边界清晰,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诚信自律的制度生态;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尊重市场的规律,不做行政干预,更好的保护和提升投资者的活跃度,形成投融资均衡发展、市场交易高效透明、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的市场生态;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严肃市场纪律,净化市场环境。

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易会满表示,中国证监会将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他给出了三个资本市场“政策礼包”:

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证监会将继续支持上海股票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发展,支持交易所与境外市场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影响力。

在支持行业机构做优做强方面,证监会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或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为外资机构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继续支持本土机构充分利用上海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在优化金融法治环境方面,证监会将继续加强与司法机关合作,支持上海在证券代表人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建设法治诚信资本市场的示范区。

潘功胜:支持上海率先实现

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支持上海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支持上海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场开放。

一是坚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基本定位,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潘功胜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支持上海发挥人民币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新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

二是坚持多渠道开放并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场开放。随着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的日益增强,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日趋成熟,加快推动在岸市场开放,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辐射效应。

潘功胜表示,近期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整合债券市场投资渠道,取消QFII、RQFII额度管理,扩大QDLP、QFLP试点,监管机构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都是扩大在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上海优化多渠道开放布局,同时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继续推动上海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的集聚地。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推动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开放政策,研究推出新的开放举措,如扩大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规模,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融资管理模式,继续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机构落户,助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

四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和规则环境。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际需要,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规则体系方面,如证券名义持有和多级托管制度、结算交收方式、信息披露、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更多地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高水平金融法律的供给,加快与国际接轨,形成高质量的金融营商环境。

五是建设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继续支持上海率先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将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审查机制,做到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推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