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冬奥赛场支付革新
- 发布时间:2022-02-21
- 来源:
- 大 中 小
- 打印
搭载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试点逐渐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冬奥村物美超市里,消费者王凯隔着玻璃窗用冬奥硬钱包与商家POS机“碰一碰”,瞬间完成支付;鸟巢体育场内,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向一位境外人士讲解如何申领数字人民币软、硬钱包;王府井冬奥特许商品旗舰店中,不少年轻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冰墩墩”……
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实现大规模覆盖,这一崭新的移动支付方式也第一次站上了国际化舞台。
根据春节前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累计开立的个人钱包已有2.61亿个,比6月末增加2.4亿个,累计交易金额875.65亿元,显示出数字人民币推广试点取得了长足进展。
需要看到的是,与2020年我国400多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额相比,数字人民币交易额仅占0.02%,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数字人民币全量测试起步以及试点区域的渐次放开,更多产业商机已经开始浮现。
场景爆发:从一个站到一座城
美国《财富》杂志近日的一篇报道也关注到了北京冬奥赛场内的支付方式变化,该文章提到:自1986年以来,奥运会官方场馆的支付方式有且只有两种——现金和Visa卡,这种情况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发生了改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冬奥品牌权益方面的规定,冬奥场馆内历来只支持VISA卡和现金支付两种方式。而在2022年的中国北京,对于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出门不带钱包的广大消费者而言,却有失便利。作为一种数字现金形式的主权货币,数字人民币由于具有法偿性,可以在中国境内任何场景使用。这种非接触支付方式,能够充分满足冬奥的防疫要求,也弥补了携带现钞的不便利。
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推广上处于国际前列。2020年,北京冬奥会场景被确定为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名单。基于国内已具有较发达的市场化移动支付使用现状,如何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推广中考量的重要问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认为,数字人民币要充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实现规模化可靠应用。而规模化的前提,一是底层技术达标,二是应用场景普及。
作为数字人民币重要的试点场景,北京针对冬奥会的试点应用在2020年年底拉开帷幕,历经从一个“站”到一条“街”再到“双奥之城”的建设过程后,成功在2021年年底实现奥运全场景覆盖。记者近期从北京市金融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已经实现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的冬奥全场景40余万个,全市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超1200万个,对公钱包超130万个,交易金额达到96亿元。
2020年12月底,数字人民币冬奥试点应用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申雪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地铁票,并体验使用冬奥特色可穿戴设备钱包通过地铁闸机,标志着试点正式拉开序幕。2021年2月春节期间,“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活动向北京市消费者发放了5万个金额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用于春节期间在王府井大街指定商户或京东APP活动专区消费使用,让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扩大到了“一条街”。
此后,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奥运闭环外的试点逐步进入更多常见、小额、高频的民生领域。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内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已全面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票乘车。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虎年春节期间,用数字人民币骑行、点外卖,以及买菜到家,成为一股消费新潮流,这也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大规模完整参与的春节消费季。
在北京冬奥场景,三大运营商、EMS、顺丰等均已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北京国网电力已经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电费;北京自来水APP即将上线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27家市(区)属冬奥定点医院已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在李礼辉看来,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创建更多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助于提升其可得性,下一步应该深入推广到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充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产业商机浮现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6月底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数仅为2087余万个,同年10月22日跃升至1.4亿个,到当年年底已超过2.6亿个,在两个月内几乎增长了一倍,开立速度明显加快。
随着数字人民币可得化程度加强,辐射产业的商机也开始起步。针对北京冬奥场景,数字人民币的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如滑雪手套、特色徽章、运动手表以及其他硬钱包等设备即使是在信号差、极端天气、不便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仍可实现快速支付,已显示出相关优势。
涉足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业务的智能终端制造商恒宝股份(002104.SZ)的股价,近期一度在十天内走出八个涨停板。公司方面在股票异动公告中也表示,目前仅产生少量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收入,尚未形成规模。
针对涉及冬奥场景业务的进展,一位终端制造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北京冬奥会是硬件钱包第一次规模亮相。硬件钱包基于账户形式记录数字人民币价值,可以不记名使用,也可以通过APP建立关联关系。由于基于国产安全芯片,国密算法具有高安全性,可以满足数字人民币支付的相关要求。
数字人民币的市场热度确实正在升高。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关于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营销招标等一系列信息开始密集发布,包括国有大行的地方分行、城商行甚至运营商系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曾就数字人民币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内容主要涉及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专项营销以及搭建数字人民币管理系统招标采购。
神州信息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较早涉足数字人民币领域的技术服务商,神州信息支持金融服务在北京冬奥场景下深度应用,一方面帮助银行建设数字人民币相关的系统搭建和测试;另一方面也帮助大量银行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接入,实现场景的建设推广。针对冬奥会场景应用进行的创新还包括,协助研发数字人民币钱包支持可控匿名,用户可通过手机号开通关联钱包、匿名充值并进行使用。
“目前,公司数字人民币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但预计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大部分商业银行均会加快或启动数字人民币相关联的系统建设,重视程度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强。”该人士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受惠产业路径有先后之分,大规模商业化时间表还未清晰,仍需警惕部分炒作。
作为定位于M0的数字人民币,如何进一步发展其创新功能和丰富定位一直是市场关注热点,借由北京冬奥会,亦有市场人士建议进一步探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人民币国际化领域的价值。
事实上,针对如何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入探索。在2021年年底北京公布的首批16个进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项目中,“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即涉及“数字人民币购买付费金融服务”“三方存管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三种证券行业应用场景,正式推动让数字人民币走向理财业务。
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数字人民币既具有突出的显性价值,也具有较多的隐性价值。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应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多方力量,重点保障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场景顺利测试应用。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建议将试点扩大到全国更多地区,通过更广泛的测试和更深度的应用检验数字人民币性能,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进一步健全监管框架,并在合适的时间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